SITEMAP 창 닫기

展览

常设展览

[展馆概要]

该建筑建于1923年,负责总管西大门刑务所业务,分为地上两层和地下一层。一层是办公室,二层是会议室和所长室,地下则被用作搜检室。 建筑正面顶部高耸雄伟,可以感受到日本帝国殖民权力的压迫感。修建当时,只有中央部分采用两层结构,后于1959年将两侧空间扩建至两层,并在外墙贴上了白色瓷砖。2010年,通过拆除瓷砖,恢复了该建筑的原貌。墙面上的灰色水泥印记便是拆除瓷砖时留下的痕迹。 如今这里被用作通史展馆,从1908年日本帝国主义将这里改建为京城监狱,到1987年这里被用作首尔拘留所,以时间顺序展示了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西大门刑务所的扩张及抗日独立运动。

  • 麻风病监牢

    这里是为隔离关押患有麻风病的囚犯而设立的独立监牢,建于1923年左右。建筑内部正面设有走廊,背面并排设有两个小囚室和一个大囚室。
  • 死刑场

    执行死刑的建筑。该建筑采用日式建筑风格,分为地上一层和地下一层,据推测,建于1916年左右。死刑场四周是高5米的围墙,甚至在西大门刑务所内都无法看到里面,属于完全隔离状态。 一楼有为执行绞刑而安装的开闭地板和绞首绳,遮挡帘后则设置有控制地板下落的装置。地板下的地下室主要用于敛尸。
  • 尸躯门

    连接外部的通道,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用于把执行死刑后的尸体运送至外部的公共墓地。1992年建造独立公园时,发现了其毁坏后的遗址,并对约40米长的通道进行了复原。据传,这条通道原长约200米。 尸体上严刑拷打痕迹较多时,日本帝国主义统治者担心死刑事实一旦公布于众会引发混乱,所以在死刑犯没有敛尸家人时,会通过这道门将尸体运送至外部。
  • 隔离墙

    这里是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运动场,主要供囚犯晒太阳或进行简单运动。为了阻止囚犯在运动期间进行对话或逃跑,设置有隔离墙,借此分离并监视囚犯。隔离墙采用典型的圆形监狱结构设计,呈扇形分布,中间设置有较高的看守监视台,方便监视并管制囚犯。 解放后这里被拆除,后于2011年在距离原址约20米处,按照原样进行了复原。
  • 仓库

    该建筑用于保管西大门刑务所运营所需物品和设备等。20世纪10年代后期初建当时,长度为23米。后因收容人员逐渐增多,共进行了三次扩建,最终扩至53米。解放后,除用作仓库外,还将这里的一部分用作礼堂、作业场、医务室、浴室等。 1987年随着首尔拘留所搬迁而拆除后,又于2019年对此地进行了复原。复原过程中发现了排水管道和集水设施——集水井的遗构*等,并保存至今。 *遗构:可大体了解旧式土木建筑结构和样式的痕迹
  • 女子监牢

    这里曾是收容女性未决犯*的拘留监牢,建于1916年左右,于1979年拆除,后又于2011年进行了修复。如今,这里展览有女性独立抗日运动相关文物。 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时期,女性抗日独立运动家被收押于此,备受煎熬。1920年3月1日,三一运动一周年狱中万岁斗争便是在女子监牢8号囚室展开。和其他监牢不同的是,这里建有地下室。虽有传闻“柳宽顺被关押于地下”,但并没有确切证据。据传,解放后曾将地下室用作保管物品的仓库。 *未决犯:因尚未结束裁判,而以未获得法律判决的状态被收押的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
  • 伙房

    这里是囚犯做饭的一种饭工厂。建于1923年,后于1937年扩建。内部分为消毒室、锅炉房和厨房三个区域。为了排出在做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该建筑屋顶上设有排气口。 1987年,首尔拘留所迁址后,这里被拆除。后于2010年开始进行挖掘和复原工作。在挖掘过程中,发现了锅炉房、集水的集水井、向外部排烟的烟道等痕迹,并保留至今。当前所在位置被用为遗构展览室、教育场、纪念品商店和办公室。
  • 岗楼

    岗楼高10米,主要目的是防止囚犯越狱,同时监视其行动。当时共建立了六座岗楼,如今只剩下正门和后侧围墙两处。岗楼的八个面均装有监视窗,正门岗楼和后侧岗楼分别于1923年和1930年建造而成。
  • 围墙

    1908年西大门刑务所开所当时,只有部分围墙为砖墙,直到1923年,才在刑务所四周建造了高4米的砖墙。其原长度为1161米,但如今仅对部分进行了复原,保留有前侧80米和后侧200米。

(03732) 首尔市西大门区通一路251西大门监狱历史中心  TEL. 82-2-360-8590 

身份证号码 110-82-10311  个人信息保护经理

sns1 sns2 sns3 sns4
Copyright@ seodaemungu city management corporation.all.rights reserved.